1、工作流程:接受生產計劃訂單→制定品質標準→制定檢驗規范→進料檢驗→制程檢驗→成品檢驗→出貨檢驗→分析總結。
2、接收生產制造令后,根據客戶要求或行也標準指定《產品品質標準》。
3、依據品質標準制定《檢驗規范》。
4、進料檢驗:接收倉庫通知→相關資料準備→判定→檢驗方式→標識→檢驗記錄、報告。
①檢驗員接收到倉庫員的物料入庫通知后,準備與物料相關的品質標準要求、檢驗方法等及時到庫檢驗。
②依《檢驗規范》確定對該物料采用抽檢還是全檢。
③對檢驗物料進行分類,合格品、不良品、廢品等分開放置并懸掛或貼上檢驗標示牌(卡) 。
④檢驗員檢驗每批次物料后,都必須做好檢驗記錄,填寫《檢驗報告》發相關部門。
⑤對檢驗出不符合要求的物料,應查找原因,提出處理措施。
⑥對檢驗出不符合要求的物料,如屬緊急用料,經公司相關領導批準后可按規定實施才采。
5、制程檢驗:首件檢驗→巡檢→判定→標識→檢驗記錄、報告。
①生產過程中按《檢驗規范》的規定對每一道工序在制品實施定時抽檢,并做好檢驗記錄。
②對特殊工序檢驗,應提高巡檢次數和抽檢數量。
③對檢驗完畢的在制品必須分開放置并懸掛或貼上標示(牌)卡。以保證不良品不流入下道工序。
④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品質異常,能自行處理的,應及時解決,不能自行處理的應及時報告部門主管和相關負責人
⑤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品質異常,應及時報告公司領導,對于所有品質異常都必須填寫《品質異常報告》發相關部門并
存檔。
6、成品檢驗:全檢→判定→標識→檢驗記錄、報告。
①按客戶或訂單要求,按《檢驗規范》采用正確的檢驗方法對成品進行百分百全檢。
②依據具體的質量標準判定所檢產品為不合格時,根據不良情況在檢驗報告上注明白返工事項。
③對檢驗完畢的成品須懸掛或貼上標牌(卡)。
④所有檢驗記錄、報告都必須發相關部門并存檔。
7、品質部主管定期召集所屬人員就進料、制程、成品等檢驗情況進行統計分析、總結,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,并將情況總結報告發至相關部門。
|